中国职业联赛30年了。
除了有了职业2字,更多的是一地鸡毛,成为商人的工具,毫无建设性与进步。
(资料图)
无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还是中国足球甲A联赛,正确的叫法是:中国房地产职业足球联赛。
举例:深圳佳兆业,浙江绿城、上海绿地、广州恒大、广州富力、大连万达、天津泰达、陕西国力、武汉三镇、武汉长江、河南建业、江苏苏宁、华夏幸福、长春亚泰、贵州人和(北京)、珠海中邦。。。。。。。
几乎找不出与房地产无关的俱乐部。
这样奇怪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,全世界仅有我国才有,独一无二,空前绝后,这种畸形的职业联赛,是长不大的,一般只有两种死法:
一种死法是:商人以搞足球为幌子,找当地政府低价要地,要钱,要政策,要国家补贴,得手后就不完了。
另一种死法是:商人以搞足球为幌子,找当地政府低价要地,要钱,要政策,要国家补贴,得手后,还要得到更多,结果被足球拖垮了。
当然2022-2023年还有新的死法,就是整个房地产不景色,所有的房地产基本玩完了,所以中国足球在2023年就会出现塌方式的死亡。
譬如:广州双子星,恒大与富力、华夏幸福。。。。。。
当然也有活着的,那就是小本经营的俱乐部,如河南建业,或者是央企或省企控股的,比如北京国安、山东鲁能。
总之,没有一家像欧洲俱乐部一样,是正常的职业俱乐部。
中国职业足球,除了国企控股的以外,基本都是与房地产有关。这样的模式就在中国诞生了各种超越时空的足球,如:金元足球、地产足球。。。。。。
同时也出现球员在俱乐部足球生龙活虎,在国家队就行尸走肉。更谈不上为国效力了。个人能力与收入不成比例,典型的高薪低能,毫无报国之心。
中国足球从体制到职业化,步子迈大了,迈快了。
职业化的流程、架构、运作没有更上,只有了职业化的形,而没有职业化的魂。这样的职业化,自然是无法推动中国足球的健康发展,反而是加速了中国足球的死亡。这是典型东施效颦。
严格的来讲,没有一家俱乐部是能自负盈亏,独立运作,中国足球的俱乐部更多的是某个企业的一个部门,或这个企业的一个产品。毫无生命力与持久性,而是随着企业的经营好坏或新任老板对足球的是否热爱,来决定这个足球项目的生死。
比如王珀,就以赌球和玩俱乐部为生,不是真心搞足球,是玩足球。
有的足球俱乐部是跟着企业走,没有根没有魂,比如人和俱乐部,去贵州低价拿地, 就叫贵州人和,政策享受完了,再跑到北京就是叫北京人和。。。。。
所以中国足球重建一,足协领导层的调整,
中国足球重建二:职业联赛的重组与重整,具体规划与模式:
各级俱乐部独立运作,不是某个企业的产品或附加品,俱乐部构成由当地体育局控股40%、当地国有企业控股40%、民营企业控股不得超过20%。
当地体育局负责校园足球、场地提供、政策支持等,当地国有企业提出资金,民营企业提出资金。俱乐部第一年亏损,第二持平,第三年开始获利,10年后当地政府、体育局、国企根据情况做出股权调整或退出。
这样足球俱乐部就能良性运作,独立运作。
培养自己的球星与青训,以及广告,门票、足协分红收益。
球员的工资由俱乐部根据运营情况决定(所有的俱乐部都是统一模式,所以就不会有太大的区别)。
2022-03-18 15:03:32
2022-03-18 15:01:59
2022-03-18 15:00:36
2022-02-07 16:16:27
2022-02-07 16:16:27
2022-02-07 16:16:27
2022-02-07 16:16:27
2022-02-07 16:16:25
2022-02-07 16:16:25